華爾街這次的金融系統鎔毀,對全球經濟的損害,其背後的原因和問題是相當複雜的。剛開始時大家以為這不過是華爾街的幾家投資銀行「茶壺裡的風暴」,五大投資銀行為首的一些金融機構為了謀求新的財路和暴利,推出財務槓桿式的衍生商品(derivatives),特別是房貸股票化,加大物業貸款額度,虛創紙上財富,刺激美國房地產在消費物價指數(CPI)停滯狀態下,十多年來增值2.5倍以上,間接促使美國大眾不正常的消費。根據一些經濟學家的估計,美國人每年消費比其生產(包括服務業)的額度至少多出6%至7%,十多年下來等於耗去一個年度的生產總值。以石油為例,其國內每年生產只有全球總量的4%,卻消耗全球四分之一的產量,難怪美國年年對外貿易逆差居高不下,政府預算赤字快速竄升(2008年達4,500億美元,2009年則將超過1.4兆),再加上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已花費1兆美元(每月繼續耗費最少一百億美元),其政府總債務已超過12兆美元。
另一方面過去二十多年以來,新發展國家主要是中國、印度以亷價勞工,靠著外資和技術的移轉,變成世界工廠,幾乎取代歐美和日本所有的民生工業甚至一些重工業和高科技電子業,讓那些已開發國家人民享受「價亷物美」的消費品,過著與他們生產力不相符合的「豪華生活」,這才是今日西方經濟問題的真正癥結所在。
華爾街的次貸和其他衍生性商品只不過是提供了一些方便之門,使名實不符的消費經濟更形惡化。所以說次貸泡沫化所引起的股市崩盤造成經濟衰退,絕不只是因為華爾街的幾個投資銀行執行長們(CEOs)的操弄金融,他們不過是捅了經濟問題的蜂窩,也絕不是如索羅斯(George Soros)所說的;前任財長鮑爾森應該在第一時間搶救李曼兄弟(Lehman Brothers)投資銀行,就可避免這場災難。
美國新政府提出的7,870億美元振興經濟方案,只不過是一種救火行動,問題是火滅了,局勢暫時穩定下來以後怎麼辦?看不出美國政府有明確的長期經濟改造計畫,甚至連真正的問題究竟出在那裡,恐怕都沒有共識。2008年的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克魯曼(Paul Krugman)在得獎時記者訪談中,對未能預測出這次的金融風暴表示道歉。同時世界首富巴菲特(Warren Buffett)緊急投資高盛50億美元和奇異公司30億美元,乘機大賺一票(後來證明並不是很好的投資,反而他投資中國比亞迪汽車更賺錢),因此被美國民眾喻為救世主,甚至成為歐巴馬上任的第一任財長的可能人選,理由是他很會議價,可為美國政府收購銀行股權時省下大筆銀子。可見有一陣子美國專家學者和政府主事者只會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治標手法,談不上有任何治本的辦法。
金融風暴剛開始的時候,美國兩黨總統候選人所提的方案,至多不過是一些零星的緊急措施,如減稅、延緩房貸期限等,沒有全面革新計畫,他們顯然是準備不足的。不過當時還是美國總統候選人歐巴馬在幾次競選演說中,似乎觸及到一些核心問題。他說:「執行長們變成貪婪的一群人,政客們大方地花不屬於他們的公帋,放款者誘使人們買他們無法負擔的高價房屋。我們活在一個信用浮濫的時代,我們被允許甚至被鼓勵無限制的消費,借錢也要消費而不談儲蓄」。
他又說:「對許多人而言,這種消費型態變成無從選擇的必需行為,他們被迫使用信用卡和房屋押款支付日常費用,就像我們的政府向中國和其他債權人不斷借錢支付帳單。現在我們知道這有多麼危險,所以我們這次不得不投入應急的資金,一旦渡過這個危機後,我們必須設法停止這種負債消費的循環」。當時可惜他只點到為止,並沒有能更進一步提出任何具體的方案。
其實美國政府已不能繼續採取金融放任政策,同時美國人民更不能再妄顧入不敷出的嚴重性而恣意消費。未來這幾年必須束緊褲帶多所儲蓄,少花費,更應積極進行生產力和教育效能的提升。一旦穩定當前局勢,絕不可回歸到以前的生活模式,否則不出多久便會面臨更大的經濟災難。
國際間這次受害最深的是像英國、冰島、德國等歐洲國家,都是因為金融體系和美國環環相扣,毫無免疫能力。反而亞洲(日本除外) 和拉丁美洲國家受害相對較輕,特別是拉丁美洲國家如巴西、委內瑞拉慶倖過去十年來努力減少對美國的依賴,轉而更加重視和亞洲尤其是中國的貿易關係,否則經濟衰退會更為嚴重,而一發不可收拾。委內瑞拉總統雨果、齊瓦茲(Hugo Chavez) 公開宣稱:「世界經過這次危機將不會是原來的面貌,一個新世界必將出現,那將是一個多元性的世界」。
本文載自 消逝中的美國霸權 (商訊文化出版/張光華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