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新政府應如何解困

美國帶頭引起的金融風暴和全球經濟衰退,能不能在新任的歐巴馬總統率領下,解決金融危機(也就是恢復信貸運作的問題)將美國經濟納入軌道,重新啟動向前行,現在還有待觀察。但是這裡面至少有三個層面須要仔細推敲:

1.

這牽涉到前總統布希的7,000億美元解救金融和歐巴馬總統的7,870億振興經濟的款項是否夠用,而且用的優先次序怎麼排。許多經濟學者一再提醒美國不要重蹈英國70年代和日本80年代的覆轍,在危機發生的時候,政府猶豫不決,耽誤了振興的時機,而且採取救援方案又不能果斷執行,於是造成兩國經濟長期停滯不前(英國因為有石油收入和向美國自由政策的跟進,得以有後來的經濟復甦,日本則是到現在還在零成長和負成長之間徘徊,停滯超過10),所以要不惜成本,全力救援,這其中尤以克魯曼教授最積極,他大力主張政府干預的政策,絕不可手軟,仿彿有經濟大師凱恩斯再世的味道。這是否意味著澈底放棄保守的放任政策,也就是相信市場沒有自制能力,必須政府的監督。

2. 這次的危機是不是可以用80年代的經濟衰退和2000年代科技泡沫化所採用的降底利率,放鬆銀根,刺激消費的方法便可在短期內奏效,這個答案是YesNoYes是因為美國民眾在享受自由消費,借貸(房產次貸為主)消費以後,突然警覺好景不在,猛然看緊荷包,不再亂花錢。不但汽車不更新,就連房子也退還給銀行,甚至日常消費能省則省,由於這種消費型態改變得太快(主要還是美國人根本沒有儲蓄可作緩衝,老本早已花盡),經濟運轉一下子急煞車,突然緩了下來,短期內只有用政府的錢,重新刺激消費,讓經濟得以再次向前行。No是問題在於這次經濟風暴主要的原因本就是利率偏低和信用氾濫,過去的那套降息放款的辦法不可能長期有效,即便老辦法救得了一時,卻無法解決根本問題。這就像一架引擎著火的飛機,眼看它直向下俯衝,你得先設法將火澆滅,將飛機拉平飛回機場安全降落,但是你若想下次飛行平安無事,那麼就必須將壞的引擎拆下來重修或換新。

那麼美國政府要怎樣拯救經濟(請注意不僅是金融問題),一句話:“投資美國而不是消費美國”(Invest in Americanot spend on America ) 。在救急方面,滅火以外要修引擎,譬如給錢讓通用和克萊斯勒周轉的同時,必須規定兩家公司要重新組裝生產線製造省油的車型,而且是要更進一步開發電動車和石油取代品的新燃料車,或者投資打消各銀行壞帳的時候,規定銀行必須停止發行虛幻的衍生型商品,重訂高層薪資和分紅制度,任何額外酬傭都得和公司整體盈虧掛勾,不可以業務個案結算,不可以有任由公司虧損,而員工紅利照拿的怪現象。有位經濟學家說得好:“市場是推行經濟活動的最佳場所,但是它須要有成人型的監管。”總而言之,政府投入納稅人的錢挽救經濟是必要和急需的,但是必須有簡單明確的配套辦法,務必公平有效,而不是為急救而急救。

3. 正因為救急也要救窮,火滅了還得重建,這時候有人就得提出長期性的計畫,而且正是因為緊急情況下,許多平常無法實施的政策,可以乘機來個大邁進,目前美國最需要做的是教育,健保,基礎建設(修橋鋪路以外還有無線上網,電力車充電站,文化創意平臺),新科技研發(如幹細胞,生化科技,新能源)等,這些都是需要長期投資,不是一般商業界願意和有財力投資的項目,政府應該不惜成本(但不是浪費或圖利個別企業)地去執行。

根據紐約時報的報導,美國財長蓋斯納(Timothy Geithner)擺明吸取30年代大蕭條和日本經驗的教訓,金融和經濟救援工作不會做做停停,絕不會該做的不做,猶豫不決。

同時歐巴馬的白宮辦公室主任艾曼紐(Rahm Emanuel)更是躍躍欲試,希望借此機會,做一些“平日做不到的事情”。新政府已經理解到這是一個大好時刻開始將美國經濟徹底轉型,避免未來更嚴重的危機。

克魯曼教授認為新政府的信念和方向是正確的,但他擔心他們受了共和黨保守派的壓力似乎願意接受半吊子的措施而無法使美國經濟轉型,變得不能真正面對七十年來最大的經濟挑戰。




本文載自 消逝中的美國霸權 (商訊文化出版/張光華著)


現在華爾街投資銀行的解體,商業銀行的緊縮,兩大房貸機構(Fannie MaeFreddie Mac)的改組,房地產的高達40%的削價, 二大汽車公司的破產和改組,1/3鋼鐵工廠的倒閉,以及零售業至少20%的減銷,是不是已經到了谷底?還有沒有未爆彈會帶來更大的震憾和危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